最近,很多家长在后台咨询各种入学报名的疑惑。今天把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统一进行答疑。包括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同步招生,无论是东莞户籍还是非东莞户籍,无论是读公办、民办还是积分入学读公办,都是采用网上报名、录取。
哪些学生需要网上报名?一是,幼儿园升小学一年级。二是,小学六年级升初一。
①申请小学一年级:年满6周岁(截止今年8月31日)的适龄儿童。(即2019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
②申请初中一年级: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有正常学籍的小学应届毕业生。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原则上不实行留级制度。因身体健康情况确需延缓入学的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按规定向户籍所在园区、镇(街道)教育部门提出申请,经教育部门审核同意后可延缓一年入学。
是的。申请入读小学一年级的适龄儿童必须年满6周岁(即2019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招生平台”及“学籍平台”均设置了年龄限制,不满6周岁的儿童无法通过报名资料初审、后续无法建立学籍。请未满6周岁的儿童待达到年龄要求后再提出入学申请。
“网上报名”主要填写学生和监护人的基础信息,以及上传学生和监护人的基本证件照片(包括学生和家长的户口本、学生出生证、学生证件照等),家长可提前做好准备。
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可选择父母一方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以下简称“监护人”)按规定申请民办学校。其中:
监护人是中国境内非东莞市户籍的,须持本市有效《广东省居住证》(含电子居住证);
监护人是台湾户籍的,须持本市有效《台湾居民居住证》或五年期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的东莞”,在我们的东莞微信对话框回复“居住证”,查看居住证办理及签注、居住登记详细办理攻略)
6、如果小孩是非东莞户籍,家长也都不是东莞户籍且没有办理居住证,还能在东莞读书了吗?
监护人在本市实际居住或就业,因特殊情况暂没办法提供上述有效证件的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其监护人办理了本市有效居住登记和提供在本市居住或就业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社保清单、纳税清单或房产证明等)后,可在民办学校补录阶段向仍有剩余学位的民办学校申请入读。该类适龄儿童少年也需要在招生平台网上报名,但不能网上填报民办学校志愿。
如果已经在读1-5年级或者初一初二,不需要报名,升学即可。如果想换学校或换镇街上学,或者新入户的想插班读公办学校,能联系所在镇街教育部门咨询,或者咨询你想插班的民办学校。
各镇街最新插班生招生通知,点击下面卡片,关注“我们的东莞”,在微信对话框回复“入学”查看。
不能。网上报名时间(2025年5月8日10:00—5月14日17:30)结束后,招生平台关闭,不再接受网上报名和修改。忘记报名的适龄学生,只能在补录阶段向属地园区、镇(街道)教育部门或民办学校申请补录。
9、网上报名时是非东莞户籍。报名截止后,孩子入户了东莞,还能安排入读公办学校吗?
如果网上报名截止后才入户东莞,需要联系户籍所在教育部门协调处理。由于很多镇街学位紧张,不一定还能安排到划片的公办学校。
第一步: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的东莞”公众号,已关注的直接打开即可。
第二步: 在“我们的东莞”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的“入学报名”,或者在对话框输入“入学”,然后登陆入学报名网址、查看入学报名攻略。如下图所示:
可自选填报“户籍地公办学校”、“优待政策学位”或“民办学校”等志愿类别中一项或多项的志愿类别学位;其中民办学校最多可以填报6所(其中,不超过3所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不超过3所面向区域招生的民办学校)。 (详见下图)
可自选填报“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市、镇优待政策学位”、“民办学校”等志愿类别中一项或多项的志愿类别学位。其中民办学校最多可以填报6所(其中,不超过3所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不超过3所面向区域招生的民办学校)。 (详见下图)
政府会针对一些人群提供优待政策学位,比如高品质人才、一些重点企业的人才、获得政府相关荣誉称号等。每个镇街教育部门按相应的优待政策统筹安排学位,请家长认真阅读所在镇街中小学招生入学方案,看是不是满足条件。
各镇街的招生公告,点击下面卡片,关注“我们的东莞”,在微信对话框回复“入学”查看。
如果所在镇街的公办学位不足,政府在民办学校购买部分学位,相关学费由地方财政负担,来安排户籍学生、优待学位或者积分入学的非户籍学生等。
可以都填,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其中的部分。比如东莞户籍学生,可以把“户籍地公办学校”、“优待政策学位”(需要合乎条件)、“民办学校”都选上。也可以只选“户籍地公办学校”。
比如非东莞户籍学生,可以把“积分入读公办学校”、“民办学校”都选上,若符合“优待政策学位”也可以填报。但如果想增加选择权,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多项,就算到时全部中签,你最终从多所学校里面选择其中一个即可。
16、志愿大类分先后顺序吗?填了其中一个志愿,会不可能影响其他志愿的录取?
每个志愿大类是平行志愿,比如户籍学生,“户籍地公办学校”、“优待政策学位”、或“民办学校学位”他们之间是独立的,你报了某一个志愿类别,并不影响你另外志愿类别的录取、中签率。
今年民办学校志愿个数从去年的3个志愿增加到今年的6个志愿。6个志愿中,学生可选择填报不超过3所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不超过3所面向区域招生的民办学校。6个志愿自由排序,请各位家长结合自己实际科学规划志愿选择和排序。 (注:今年,对不具备学生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从以前的面向全市招生调整为面向区域招生,确定其电脑派位招生范围为学校所在镇街及接壤镇街,这些学校在电脑派位招生时只能接受上述区域范围内的学生填报入学志愿。这些学校在电脑派位和第一轮补录招生后如仍有空余学位,在第二轮补录时可面向全市招生。)
东莞户籍学生:以学生本人户籍所在镇街为依据,可以在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中选择不超过3所填报志愿,同时还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3所学生户籍镇街所在区域的民办学校填报志愿。
(举例说明)小东是东莞寮步镇户籍学生,按照规则,小东可以在全市招生学校中选择填报不超过3所的民办学校,同时由于寮步镇接壤“东城、茶山、松山湖、大岭山、东坑、大朗”6个镇街,按照招生区域划分,小东也可以同时选择上述1+6个镇街的民办学校填报不超过3个志愿。
非东莞市户籍学生:须先选定其中一名监护人为“主监护人”,以该“主监护人”的本市户籍或居住证办理情况为识别,可以在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学校中选择不超过3所填报志愿,同时还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主监护人”本市户籍或本市居住证所在镇街所属区域的民办学校中选择填报不超过3所。
(举例说明)小莞是湖南户籍学生,选择父亲为“主监护人”,其父亲(非东莞户籍)在东莞塘厦镇办理了居住证,按照规则,小莞可以在全市招生学校中选择填报不超过3所的民办学校,同时由于塘厦镇接壤“黄江、樟木头、清溪、凤岗”等4个镇街,按照招生区域划分,小莞也可以选报上述1+4个镇街的民办学校中选择填报不超过3所学校。
民办学校最多报6所,但也可以只报1-2所。民办学校的志愿分先后顺序,按学生填报的民办学校志愿按先后顺序录取。(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继续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录取,由学生自行填报志愿,市教育局根据每所民办学校的派位计划数,按学生填报的志愿顺序录取。)
志愿填报阶段,招生平台会根据学生户籍、主监护人户籍或居住证情况,自动匹对出可以填报的学校清单,家长自行选择。各家长可下拉下图,了解“面向全市招生”民办学校和“面向区域招生”民办学校的具体名单,以及“面向区域招生”民办学校的具体招生范围。
20、非东莞户籍学生,小升初确认民办直升,还可以报名其他民办学校志愿吗?还可以参与积分入学申请公办学位吗?
民办学校志愿类别中的“直升入学”“长幼同校入学”和“电脑派位”的三个类型志愿,招生平台做了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类型填报(即“三选一”)。若选择“直升入学”并被录取的学生,不能再参与其他民办学校的电脑派位。但可以参与积分入学申请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直升,跟积分入学公办学校不冲突,可以同时参与。到时如果积分入学也录取了,你可以在民办直升和积分入学之间,最终做出选择。
21、东莞户籍学生跨镇跨区入学问题:学生户口在A镇,可以报B镇的公办学校吗?不喜欢划片学校,能申请其他片区公办学校吗?学生户口在A镇,家长在B镇上班,能申请B镇的公办学校吗?
义务教育阶段户籍学生的入学是以学生户籍为依据,在户籍地就近免试入学(按照学区划分)。一般是不能跨镇跨片区入读公办。如果想跨镇入读公办,能咨询一下镇街教育部门,是否有接收政策。
留意各镇街教育部门的官方微信,或者咨询镇街教育部门,近期会陆续公布招生细则。
各镇街最新学区划分,击下 面卡片,关注“我们的东莞”, 在我们的东莞微信对话框回复“入学”,可以查看。
如果学生入了集体户,也算是东莞户籍学生了,按照户籍学生来报名,可以填报 “户籍地公办学校”志愿 。每个镇针对集体户学位的安排不同,如果所在镇街公办学位充足,集体户正常是能安排入读公办学校的。如果公办学位不足,有的学生可能会被安排到民办学校入读(政府采购民办学位进行安排)。
24、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东莞户籍,而小孩非东莞户籍,可以直接参加公办学校派位吗?
入学是以小孩户籍地为准的。小孩不是东莞户籍,按照非东莞户籍学生入读政策,能够最终靠积分入学来申请公办学位,不能直接参与公办学校派位。 (积分入学详细政策,在我们的东莞微信对话框回复“积分入学”查看)
为解决多孩家庭子女入学接送问题,今年我市继续实行“长幼同校”入学政策。其中,民办“长幼同校”方面,先由民办学校登记有需要的学生家长申请并初审,按照招生方案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公办“长幼同校”方面,由于每个镇街公办学位供需情况各异,由各园区、镇(街道)结合属地教育资源实际,合理制定属地公办学校长幼同校入读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和调剂办法等,积极解决多孩家庭小孩入学接送困难,但不一定可以满足每个家长指定的需求。
26、民办学校的“直升入学”、“长幼同校入学”、电脑派位”,可以同时参加吗?
民办学校志愿类别中的“直升入学”“长幼同校入学”和“电脑派位”的三个类型志愿,招生平台做了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类型填报(即“三选一”)。所以,不能同时参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详细的志愿填报指引,点击下面卡片,关注“我们的东莞”,在微信对话框回复“入学”查看。
积分入学是针对非东莞户籍学生的政策,通过积分入学可申请入读公办学校,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28、小孩是东莞户籍,想跨镇街申请入读其他镇街的公办学校,能够最终靠积分方式申请跨镇街学校吗?
29、参加了积分入学申请公办,如果积分没有录取到公办,读民办还能领补贴吗?
可以的。非东 莞户籍学生实行全员学位补贴。从2023年秋季起,非户籍学生不再一定要通过积分入学的方式获得学位补贴资格并确定补贴档次。在民办学校就读合乎条件的非户籍学生在开学后,直接向就读的民办学校提出学位补贴申请。学位补贴的标准不再分一档二档,全部统一提高至小学每生每学年500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6000元(上述标准均含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和免费义务教育教科书补助,实际到手会少一点)。
非东莞户籍学生申请积分入学,要选择父亲或母亲中的一方作为“积分方”来积分(比拼的是家长的积分)。 非东莞户籍学生申请积分入学,家长须满足相应条件,要求分别如下:
②积分方是中国境内非东莞市户籍的,须持本市有效《广东省居住证》(含电子居住证)。
④积分方是台湾户籍的,须持本市有效《台湾居民居住证》或五年期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每个学生积分入学的镇街和学校有所限制,从下面五个里面选择一个作为镇街申请地:
三是,非东莞市户籍积分方持有的本市有效居住证登记的居住地址所在的镇街(园区)。
五是,积分方、积分方配偶或申请人在本市拥有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住宅或未办理不动产登记但已办理新建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的住宅所在的镇街(园区)。
按照上面五选一的原则,居住证如果在A镇,想在B镇积分入学,需要家长在B镇买了房、或者在B镇有缴纳社保或者纳税,才可以在B镇申请。 如果五项中,没有一项在B镇,则不能申请B镇的积分入学。
积分入学的录取原则是根据各园区、镇(街道)当年提供的学位数,以及申请人填报的志愿,按申请人的积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所以能不能获得积分入学资格,取决于竞争程度以及孩子家长方的积分情况。由于每个园区、镇(街道)学位提供的数量不同,申请的人数不同,所以每个园区、镇(街道)每个年级每年积分入学的录取分数线均不同,须等报名结束,部门审核结果公布后才能确定当年录取分数线、
申请人选择其父或母一方作为“积分方”后,来计算积分。积分的多少,取决于4个方面
其他公办学校,要重新申请积分入学吗?申请人因其父母服务地、自有居所变化或其他原因要转学到其他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或申请积分入学未被录取需要再次申请的,须在新一年度的积分入学申请期间重新提出积分入学申请
36、积分入学每年都要申请吗?小学是积分入学读的公办,升初一能直接读公办吗?
已在东莞市公办小学就读 (含属地购买服务) 的申请人可读至本学段结束(比如小学可以一直读到六年级);本学段结束后升读东莞市公办初中 (含属地购买服务) 的,须重新申请积分入学并按积分排名录取。
各有意向积分申请公办学位(含政府购买服务)的家长,可查看下图,了解今年各园区、镇(街道)积分入学的学位提供情况。
不一定。如果所在镇街公办学位充足,是可以保障的。但是因为这几年,东莞入户人口大增,一些镇街出现公办学位不足的局面,如果公办学位不足,政府会通过购买民办学位安排到民办学校就读,政府承担相关联的费用。或者有的镇街,学生到辖区内的其他民办学校就读,满足条件,政府给予一定的学费补贴。 (如果想读东莞公办学校,建议早点入户。现在入户非常容易,具体方式在“我们的东莞”微信对话框回复“入户
不会,户籍生免试就近入读公办学校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公办录取跟民办录取不冲突。无论你是否填报民办学校志愿,都不影响你就近入读公办的权利(如果划片的公办学校学位不够,政府会通过购买民办学位或进行学位补贴的方式来满足。)如果到时候民办也录取了,由你来最终确认是去读公办还是读民办。
原则上是的。不过根据此前部分镇街的政策,如果所在镇街公办学位紧张,未能被公办学校录取的,通过报读辖区内民办学校,能够轻松的享受相应的学费补贴。 (具体以所在镇街的政策为准。)
校都要抽签吗?报名人数少于或等于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直接全部录取;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通过电脑派位方式录取,能不能抽中就要看运气了。
如果全部选择热门的学校,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一所民办学校都没有抽中,能参加补录,一共有两轮补录机会。但参与补录的民办学校,是第一轮没有招满学生的学校,招满了学生的学校将不再补录。
最后只能选择其中1所确认、注册入学。如同时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录取,学生家长也只能选择1所学校进行注册。
入学报名”,或者在对话框输入“入学”,然后登陆入学报名网址、查看入学报名攻略。如下图所示:
s